仲富兰

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导。现为华东师大“非遗”与传统文化应用与传承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入夏以来,高温不断炙烤全国多地,甚至一些城市的气温屡屡攀上40摄氏度,人们只得相信“为人心静身即凉”,以淡定的心态求得一份内心的清凉。小时候,一到大热天,在城市平民家里,有两样东西是必备的:一个是一双“木拖板”,一个是一把“蒲扇”。

先说“木拖板”,上海人也叫“木拖鞋”,就是“木屐”,木板做的拖鞋,与几个小伙伴一起穿着木拖板,行走在徐家汇老街里的“弹咯路”上,不时会发出“踢呖嗒啦、踢呖嗒啦”的声音,清脆而响亮。每当太阳落山,洗完了澡,就是“乘风凉”的愉快时光,我记不清木拖板到底什么时候悄然地离开了人们的生活,最终只成为一种生活的记忆。

再说蒲扇,也有人叫“芭蕉扇”。它是用天然的蒲葵叶编制而成,据说属于一种乔木,生长在温暖而湿润的南方。蒲扇在江南很是普及,简单古朴,一扇在手,轻轻摇动,清风徐来,无疑是暑热中的一种惬意享受。因为这种扇子价廉物美、朴实无华,耐用且实惠,在没有电扇与空调的时代,几乎每户人家都会用上,也最能体现扇子的本意——本就是一种纳凉之物。至于其他功用,则是其社会性的展开了。

中国社会的发展中,扇子和许多东西一样,经历了从日常之物演变为阶级身份象征的过程。据考,蒲扇在东晋时期便有生产。《晋书・谢安传》载:东晋大臣谢安有个同乡,由中宿罢官返回京师建康,带有葵扇五万柄作为经商的物资,谢安取其中几把自用。他常常手摇蒲扇穿街过市,由于谢安名气很大,因此京师很多人纷纷效仿他,使得蒲扇流行起来,“价增数倍”,很快就卖完了。

唐代时候,有许多诗人吟咏此事,如孙元晏《晋・蒲葵扇》:“抛舍东山岁月遥,几施经略挫雄豪。若非名德喧寰宇,争得蒲葵价数高。”还有一个叫雍裕之的诗人作《题蒲葵扇》:“倾心曾向日,在手幸摇风。羡尔逢提握,知名自谢公。”唐代诗人李嘉祐也留下名句:“南风不用蒲葵扇,纱帽闲眠对水鸥。”在没有空调电扇的年代,一柄蒲扇,赛过装腔作势的羽扇纶巾,获取清风,是老百姓最诗意化的寻常生活。

半个多世纪之前,居住在上海徐家汇老街里的人家,家家都有几把蒲扇,记得我要上中学那年,母亲特地给我准备了一把小蒲扇,还专门在这把蒲扇的扇沿滚上了一圈布条,样子还算精致。到我上学时,有钱人家子弟打开折扇扇凉,我则是用蒲扇扇凉,还向几个同学显摆哩。那个时候,不知向谁学得一首打油诗:“扇子扇凉风,扇夏不扇冬,谁要问我借,请过八月中。”一边显摆,还一边摇头晃脑地吟诵这首诗。现在回想起来,一个少年郎,哪里懂什么借与不借的人情世故,一切都是懵懂得很。

互联网时代,尽管电扇、空调早已普及,但蒲扇依然有着它经久不衰的魅力。我总觉得,这是一种人文的力量,一柄蒲扇,有着一种特殊的草叶清香,轻摇在手,徐徐生出自然凉风,让人随之有了一种淡然的心境。我也永远难忘那炎炎似火的夏日,父母摇着蒲扇给他们的儿女送清凉、驱蚊虫的温馨场景,不过,那一切自然也成了我远去的记忆。

猜你喜欢

拖板电扇蒲扇

奶奶的大蒲扇小星星·阅读100分(高年级)(2024年2期)2024-04-23 19:23:30香蒲扇底故乡风华人时刊(2021年17期)2021-12-02 03:26:04为什么不能长时间吹电扇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20年12期)2020-12-04 08:18:26蒲扇摇少儿画王(3-6岁)(2020年8期)2020-09-13 02:06:05瓷枕·凉殿·蒲扇·夏衣艺术品鉴(2020年6期)2020-08-11 09:36:18拿错电扇小读者之友(2020年7期)2020-08-04 18:30:33最忆当年“木拖板”新天地(2020年7期)2020-08-04 09:18:33不把电扇当玩具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9年4期)2019-10-06 02:45:50木拖板忆往特别文摘(2018年10期)2018-12-24 10:03:04考虑动静态特性的拖板结构优化设计研究制造技术与机床(2017年11期)2017-12-18 06:46:41

东方企业家2022年8期

东方企业家的其它文章被误读的仓央嘉措如何做决策支持你是西西弗还是福贵?白蚁为什么爱吃木头?为什么有人会“恋爱脑”?热射病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