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嘉琪(左)和奶奶一起剥玉米

聊起小叔熊杰,熊嘉琪的思绪回到了年少时,那时父亲刚离开,她对小叔感情并不深,初中开始慢慢懂事后,才意识到小叔有多么不容易,既要赡养爷爷奶奶,还要供她读书。

“我把他当爸爸看待,他总是希望我穿得好点,吃得好点,只要我提的要求都尽量满足。” 对小叔的付出,熊嘉琪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因为家境贫困,熊嘉琪大部分衣服都是亲戚穿剩的。去年冬天,阚友英无意间说了一句,孙女没有适合的冬装,熊杰就给侄女买回来一件500多元的羽绒服。心疼钱的熊嘉琪谎称白色不耐脏、尺码小了,让小叔去退了或者换件一两百块的衣服。没想到,熊杰冒雨骑着摩托车去县城,并没有退,只是换了一件大码的。看着小叔回家时,冷得鼻涕直流,手也冻得通红,熊嘉琪既感动又愧疚。

相亲要求对方接受侄女

加班工作创造良好学习条件

7月30日记者第一次来到熊嘉琪家时,熊杰刚结束上一个工地的工作,在家休息,还在焦虑下一个工地什么时候通知开工,因为熊嘉琪开学在即,他怕筹不齐学费。

熊杰今年37岁,憨厚质朴,性格偏内向。提起这些年来养育侄女的辛酸过往,他只用三个字回应:“应该的”。在他看来,一家人本就该相互扶持,互相照顾。

时至今日,熊杰依然记得,哥哥临终托孤的场景,他含泪答应把侄女养育成人,让哥哥安心离去。自那以后,为了给侄女创造好的学习条件,在工地工作的熊杰更加卖力了,每天总想着多干一两个小时,多挣点加班费。

这些年,也有长辈给熊杰介绍对象。对于女方,他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要接受侄女。阚友英清晰地记得,有两回相亲,对方听说儿子要抚育侄女就吹了。当记者向熊杰求证时,他只说:“那都是过去的事了,我只想好好养育嘉琪,将来也不希望她有什么负担,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好。”可懂事的熊嘉琪却说:“他把我养成人,我也肯定会把他养到老。”

一直以来,熊嘉琪一直以为是家庭条件差影响了小叔成家,8月1日,从奶奶口中得知此事后,她说出了埋在心里的话:“他希望我快乐,我也希望他幸福,有个自己的家庭。”

新闻延伸

6月29日,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联合阿里巴巴公益发起的“梦想+”大学生助力计划(原名:励志学子追梦计划)正式启动,项目旨在通过人人参与的方式,唤醒和带动更多社会爱心力量一起助力逆境学子上大学。

7月30日,熊嘉琪入选“梦想+”大学生助力计划。目前,项目正在面向全社会招募“梦想+”公益合伙人,一起为熊嘉琪筹集奖学金,如果您愿意为她提供助力,可扫描下方海报中的二维码参与。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