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父嘉原来在宋国做官,后来因为宋国内乱而被杀。其子木金父被迫逃亡鲁国避难。
在鲁国,木金父生祁父,祁父生防叔,防叔生生伯夏,而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生了孔丘,即孔子。
二、叔梁纥不姓孔?
看了孔子上几代先人,恐怕又要被搞糊涂了,既然孔父嘉姓“孔”,为何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而他的上几代的名字,为何又分别以“伯”、“防”、“祁”开头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刚才我们说,孔父嘉的后人,是因为避难而被迫逃到鲁国的。
因此,他们便不再公开宣称自己姓“孔”,而是只以兄弟辈行次来加本名的方式称呼。而所谓的行次,也就是“伯、仲、叔、季”,分别代表老大、老二、老三、老四。
因此,“叔”并不是姓,而是叔梁纥在家中的排行。
叔梁纥最初在鲁国做武士,膂力过人,英勇善战,因战功而被封为大夫。
叔梁纥最初有一个儿子叫伯尼,但因为腿有残疾,不适合做为继承人。所以,叔梁纥在60多岁的时候,又娶了一个不满20岁的颜家女儿为妻。
古人认为,年过64岁再结婚,不符合礼仪,所以,叔梁纥与这位颜姑娘的结合,也被称为是“野合”!
“野合”指的是不符合当时社会礼仪的婚姻结合,千万不要被今天一些开放的观念给误导了!
孔子因为在家中排行老二,所以,他的字叫“仲尼”,民间称呼他为“孔老二”,也是这个意思。
从孔子开始,才开始重新冠以孔姓,他的子孙依然如此,比如孔子的儿子就叫孔鲤。因为孔氏从孔子开始才固定下来,所以后人也将他作为孔氏家族的始祖。
三、“孔”最开始不是姓
“孔”是姓,这个在今天来看毫无疑问,然而最开始,它并不是姓,而是氏。
最早,古人的姓和氏是分开的,男子不称姓,而称氏。孔子的“孔”,最早就是一个氏,最后才变成了姓。
而这个转折点,就是上面提到的孔父嘉。按照当时宗法制规定,孔父嘉需要单独别立一族,他就要为自己的族起一个名号,而这个名号(也就是氏)就叫作“孔”。
后来,氏成为了姓,也就形成了孔姓。
因此,总结一下,孔子的祖上,最先冠以孔氏的是孔父嘉。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也是孔氏,这一点也不矛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